12月1日下午4点半,宜兴市检察院全体人员的手机集体“唱”起了每周一次的“小合唱”——“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周末自廉,一切安好。”一条短小的廉政短信,如春风细雨,无形中浸润全院干警的脑海。近年来,市检察院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作风建设,不仅扎牢外约束的制度笼子,更注重扎紧内自律的思想笼子。重建30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干警严重违法违纪事件,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基层检察院”、全国检察机关“四化建设示范院”、“文化建设示范院”等称号。
“政法党员干部只有力求‘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才能挡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该院监察科负责人叶朝阳表示。可如何才能真正引起学习与每一位干警的思想的“化学反应”?每年,市检察院都将学习作为扎紧思想笼子的第一抓手,党组书记、检察长亲自为全院党员干部上党课,有针对性地围绕“怎样做好中层干部”、“实现检察、党建双提升”等课题,筑牢思想防线。
为把好廉政纪律第一关口,今年8月,针对新招录的公务员和书记员,该院开展了以《扎牢制度的笼子,更要扎紧思想的笼子》为题的廉政教育课。叶朝阳历时2个月,收集了各类影响重大的案件、制度、要求等内容,让这1个小时的课程深入人心。而这样的学习,在全院内部已是一项常规动作。
以部门、条线为单位,该院每年都组织至少3次学习讨论,对案件进行剖析,讨论记录不认真的部门将退回重新过堂,并把每位干警的讨论心得形成书面材料,上报监察部门备案。今年5月,该院组织开展了《关于两起醉驾案件的通报情况》的纪律教育,对于这两起案件,警务科副科长蒋益民写下心得:“我们平时的规章制度、廉政规定一定要遵守,特别是八小时以外的自我管理。”在开展各项警示教育的同时,该院还利用科技手段,进行随机廉政教育和纪律提醒。于每周五及重大节日临下班前,发送贴近时节的廉政短信,定期为全院干警提提醒、扯扯袖,今年以来,这样的提醒已有80多次。
在扎牢思想笼子的同时,如何为干警办案排除廉政风险点,在行动中上紧廉政“发条”?今年,市检察院不断完善对不规范司法行为实施约谈制度,从组织领导、教育引导等五个方面深化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清单排查整改工作。与此同时,针对省检察院建立廉政风险点排查防控手册的要求,于今年3月召开了院务会进行部署,历时4个月,对全院干警廉政风险点反复排查,为全院135名党员干部建立了个人廉政档案,树立出廉政风险点2000多条,有针对性地制定廉政措施4000余条。在办案过程中,干警私下接触当事人、律师的举动,很容易引发对廉政问题的考验。对此,该院规定,办案干警不允许单独和律师、当事人见面,必须做到双人办案、在规定办案区办案,如未遵守规定,将立刻进行问责。今年10月,两名反贪干警前往某乡镇办案,未料当事人十分“热情”,为两人送上了整条的香烟,反复推脱不过的两名干警回到单位,立刻上交监察科,避免了一起违法违纪案件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