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江苏法制报》2021年1月21日5版:我是骑手,我的人生将开启新的一天
2021-01-27 14:24:00  来源:宜兴市人民检察院

唐健 徐凌云

“检察官姐姐,谢谢您,我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每天过得很充实、很有意义。”近日,正在埋头阅卷的宜兴市检察院第六检察部副主任陈莹接到小华(化名)打来的电话,倍感温暖欣慰。小华是谁?他有何特殊?

2019年12月,16周岁的小华因弟弟与别人有矛盾,想帮弟弟出头,便纠集人员跟人约架,结果自己被打成轻微伤。承办检察官调查发现,父母对小华的监管教育缺失,家庭关系紧张,小华也因从小未得到肯定,内心极其压抑,性格孤傲暴躁。2020年初,刚满17周岁的小华因涉嫌聚众斗殴罪被取保候审。

为帮助涉罪未成年人开展特殊性、针对性、全面性的保护,宜兴检察院于2017年12月建立强制亲职教育机制,以“课堂式”教育为主,“登门式”实地教育为辅,采取专题讲座、情景剧引导、亲子互动等措施,分阶段、多形式、多部门开展亲职教育。

取保候审阶段,宜兴市检察院联合团市委、市青少年权益保护协会,邀请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海来老师为小华一家开展一系列亲职教育。

第一次亲职教育活动中,小华和父母分坐在茶几的两侧。“这孩子不听话,还到处惹事,现在犯了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一上来小华父亲就数落小华的种种不好。一直沉默不语的小华突然指责父亲,“我没有你这样的父亲,你也没有生我这样的儿子”,眼神中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愤怒。

“那次咨询让我们感受到小华在家庭中没有获得情感认同和支撑,父亲强硬的态度让彼此无法正常沟通,这也是案件发生原因之一。”张老师表示。

“检察官姐姐,我就是想让父母知道我,在乎我,肯定我。”了解到小华的真实想法后,为帮助小华获得家庭情感支撑,减少再犯可能性,检察官多次登门回访,纠正小华的偏激思想。宜兴检察院还通过家庭分享、心理演绎、沙盘游戏等方式,帮助家长换位思考,共同探索家庭互动新模式。

随着亲职教育活动的开展,小华一家越来越乐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小华有了改变,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再一味反对,而开始倾听、思考,给小华提出合理的建议。

2020年10月1日,在举国欢庆的时刻,小华也迎来了人生崭新的一天:成为一名外卖骑手。之前父亲认为这份工作太危险,强烈反对,且小华无法胜任。但这次父亲认真思考了小华的提议,给予了鼓励支持,并为小华购买了防护装备。

“谢谢大家!通过参与亲职活动,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儿子,一个内心丰富,情感细腻,开始懂得为家人分担的好孩子。”小华的父亲激动地说。在近期活动中,小华与父亲就两人现在的关系都打出高分,在亮分的那一刻,父子俩饱含泪水,紧紧地抱在了一起。

“现在我们家各自玩手机少了,交流多了,只要有时间,大家在一起聊聊家常,我很喜欢这样的变化,让我感受到家的温暖。”1月4日,检察官和社工再次对小华进行回访,小华分享了很多,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2018年以来,宜兴市检察院共开展强制亲职教育20人次。下一步,该院将加强与街道、社区、家庭及社会有关方面的沟通联系,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教育格局,进一步拓展亲职教育适用范围,将向家长开展犯罪预防的法治课,帮助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转变观念,教会预防方法,尽好监护责任。

  编辑: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