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晶
检察机关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向公众提供更优质检察新闻宣传产品,可以从“用户思维”入手,借鉴“产品营销”理念,通过改变传播的理念和有效途径,取得更为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
借鉴营销理念,以体验感取胜。好的产品需要营销,检察工作要让百姓知晓并收获良好宣传效果也需要营销,好的新媒体作品,就是要努力通过提升新媒体用户的体验感,提升群众对检察产品的认可度。内容友好。要改变以往硬性灌输式的宣传方式,从读者感兴趣的检察职能、办案细节、法律法规等内容入手,努力在讲好办案故事的过程中反映检察工作。尽量减少纯政务类新闻的采用量,多以群众关心的食品、药品、环境等切身利益相关的案件办理、法律常识普及为内容,增加新媒体作品的新鲜感、吸引力和亲和力。方式友好。改变传统在报刊媒体宣传仅使用文字传播为主的方式,根据新媒体特点,兼容并蓄新鲜的推送形式,活用图文、H5、航拍、直播、短视频等各种形式,增加新媒体作品的感官可读性,吸引网民点阅关注。沟通友好。官方网站、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及各类APP账号可以互相借力,实现互推互助营销,在每个平台醒目位置可设置其他平台的链接,方便用户自由切换选择,形成新媒体矩阵扩大影响力。
强化精品意识,以高质量取胜。好作品离不开前期策划。在新媒体工作中,需要强化“精品”意识,确保每一条新媒体作品都经过精心编排,提升后台粉丝粘着度。根据新媒体平台类型,区分投放形式内容。考虑微信平台以年轻人为主,多以案件发布和普法故事为主,形式博采众长,翻新变化。微博限于字数则以案件发布和消息类新闻为主,形式多采用图文加视频。官方网站以政务工作类信息为主,形式则多配图文,凸显规范正气。
掌握用户思维,以亲和力取胜。收集用户数据,分析当前订阅用户基本以中青年为主,类型以学生、法律群人群为主,根据上述特点,努力为后台用户画像,发送更符合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内容。结合微信后台大数据分析,根据点开率等参数适时调整策划方向,确保更高的投入产出比率。增加收效良好栏目频次。注重微信号服务功能的开放,除开设常规性的案件信息公开、法律文书公开、案件信息查询、辩护和代理预约等功能栏目外,紧跟业务工作及群众对检察工作需求增设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