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观后感(十二)
2018-04-18 14:20:00  来源:
  

芳华里的不“芳”

                            ——观《芳华》浅谈刘峰、何小萍

最让我感触的,是何小萍的疯。

一个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下长大,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成了“战地英雄”、被认可后却疯了?为什么?

导演说,是因“心理落差”,习惯了被看低被排斥,突然被大肆表彰,心理无法适应而崩溃。真是个通俗易懂的解释。

问题是,大悲大喜的崩溃往往是陷入狂喜,何小萍的疯是哀伤的、迷惘的。再者,这世上恐怕难有会习惯于不被认可的人,若真能淡然处之,也就宠辱不惊了。

何小萍的疯,是世人的片面,是对人性层次的认知缺失。

对父亲的爱不被尊重,留下撕成碎片丢进地板夹缝里的照片,对美的追求不被认可,换来当众撕衣的羞辱,最后却因保护伤员成为“英雄”——我们不否认这一举动的伟大,但至真至善至美的平凡点滴,才是凝结出伟大的胎床。这举动对何小萍自己来说,不过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毅然决然,没有豪情在胸。

何小萍疯了,疯在价值体系的崩塌——“我不是你们要找的英雄…”、“我只是一个普通人…”、“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世人总在寻道,却不知论语有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刘峰的境遇,是另一种悲哀。

不论哪个时代,平凡的人们都做着不平凡的梦。女孩子梦想成为明星,创业者梦想成为马云,文人梦想作品流芳百世,政客梦想更大的权力。

可是你不平凡了,我怎么办?曾是模范标兵的刘峰,就倒在了这种情绪之下。

“活雷锋摸女兵”事件里,几乎所有人都在等着看“活雷锋”出丑,等着他被严厉处罚,从高高在上的地方跌落下来,跌到比平凡还不堪的境地。几乎没有人站在他这一边。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被尊重和认可,希望被众星捧月。我们总是容易误认为世人的赞赏等于认可。事实上,我们只是巧合的满足了这一部分人的某种贪嗔痴,使这些误以为变成粉丝的人沉浸在自我满足中而已。

这种满足,与认可无关,只是纯粹的趋利避害。一旦发生变故,被逆向舆论裹挟的不安全感超过获得的自我满足感时,她们便会转身离去。

大众领域从来没有尊重和认可。

群体乌合和认知缺失的罪魁祸首,是情绪。

每一个智力正常的社会人,冷静下来都能做到理性客观中立。只是情绪带来的正向刺激或负面压力,迫使人们近乎自欺的形成了认知偏差。

这使人类族群得以在残酷的远古自然环境中生存、繁衍,才有了人类文明。

只是,演化法则的这样选择,不免让人有种“智慧已死,自由已死”的悲凉

在那一代的芳华,在那个文工团,在那群人里面,多是干部子弟,富贵之家,陈灿、郝淑文等人皆有着不俗的背景,在那个年代,在爱情和生活面前,依然会选择“门当户对”带来的爱情,家境优越的南方姑娘萧穗子也可以有着坚持自己内心正义的底气。

刘峰、何小萍,也许严歌苓自己也没有在意这两个人物名字和姓氏都在以同音书写自己的命运。“峰”和疯,“萍”和平,何小萍疯过,姓氏仿佛也在为自己的命运不屈抗争。刘峰却是渺小的来,永远平庸甚至落魄,刘峰,哪怕是有过婚姻和最后的和何小萍互相抱暖,也留在了那个年代,留在了那份觊觎林丁丁而受制于时代的不可能上。两人的名字和命运就这样交错的展现在那个年代,那个群体。

对于陈灿、郝淑文、萧穗子包括林丁丁等人,这个年代,在那个文工团,这是他们的在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观念下的芳华,而对于刘峰和何小萍,我们看见的是阶级固化带来的沉沦…

  编辑:史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