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2017-01-09 09:45:00  来源:

   又在单位加班,夜深回到家,7岁的儿子问我:爸爸,你是做什么的,为什么要经常这么晚回家啊?我说:爸爸是检察官,要抓坏人啊。儿子又问:抓坏人的是警察叔叔,检察官是警察叔叔的官吗?我一时语塞,对啊,我该怎么向7岁的儿子解释:我(检察官)是谁?

  诚然,与奋斗在铲奸除恶一线的警察叔叔相比,我没有他们的英姿飒爽;与端坐在司法天平之下的法官大人相比,我没有他们的断案如神。那我是谁?谁在关注我?这让我想到了带给我对检察官第一印象的一本书——台湾刑法学者林钰雄的《检察官论》,也许我该再一次拜读了。 

  时光回溯十余年,当时还在读大学的我,为了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到图书馆借阅这本书。当时该书是台湾地区出版的,看着满篇的繁体汉字,带着完成作业的目的,我很快读完,对检察官的概念却云里雾里,只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检察官乃世界上最客观的官署。 

  后来我进入检察院,从书记员、助检员再到检察员,如各位前辈一样,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提审、讯问、记笔录、取证、整理材料、汇报、结案……不再思考检察官是什么,因为这就是我的工作与生活。 

  在此期间,因关注台湾地区的热点事件,如马英九的公务机要费案、扁家贪腐案等,看到检察官频频在媒体上露脸,我一下子对台湾地区检察官来了兴趣,就在网上寻找相关书籍。这一找,一喜亦一忧:喜的是,林钰雄的《检察官论》终于在大陆出版;忧的是,关于检察官的专论,似乎只此一本。此书到手,我认真拜读,这一次我似乎明白:检察官的历史、地位、作用等。但很快,这本书又进入我的书柜休眠。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司法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法官、检察官员额制的进一步推进及司法责任制的进一步落实,作为一名检察官,我更需要回答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向哪里去? 

  是时候唤醒它了!让我再次拜读它。 

  《检察官论》一书,共五部分计九篇,其中六篇是作者发表于法学杂志的论文。该书20余万字,是作者在台湾地区“检察官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及与基层检察官密集接触后的感悟,倾尽心血而著,正如作者所言,“半年之内,我几乎放下手头上所有的其他工作,一方面重新反刍这六七年来消化的文献,另一方面则密集地和基层检察官接触”。 

  该书由历史回顾了检察官之形成,论述了检察官在刑事诉讼中的任务及应遵循的合法性义务与客观性义务,检视了检察官在组织及运行上的检察一体与上命下从,分析了检察官在行政官与司法官这双重定位上的长久之争,并就著述时台湾地区检察改革的争端与路径予以评析。该书既体现出作者长久以来对检察制度的历史与比较法研究之深入,又集中反映出作者对台湾地区检察制度承继了法德检察制却南橘北枳的剖析及对检察改革的殷切期望;正如作者所言:一则为检察历史作深度见证,二则为未来的检察走向画精密蓝图。 

  当下,大陆司法体制改革正当时,该书虽以台湾检察官为研究对象,但两岸检察“同源而分流”(龙宗智语),有些命题终究也是大陆检察改革所面临的,如检察官的法律属性、检察一体与检察官独立、检察官之遴选与淘汰机制等。    阅读此书,也能给我们大陆的检察官以启迪。 

  作为一名检察官,我期待,我们的检察改革能够在顺应历史潮流之势下,为检察官这一处于警察与法官“谷间带”的“未完成机关”找到正确的定位。到那时,我相信,检察官将不再徘徊于“我是谁”的司法官大门外。 

  检察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荐此书与检察君共勉! 

  编辑:史俊强  

上下篇导读

 · 公诉蜀道行